了解一下?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全新4K修复重映!一文带你了解什么是4K修复 来自深夜小编 CG文章_CG资源

了解一下?

*文章授权转自微信公众号「CG世界」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注意到《哈利波特与魔法石》4K修复的消息?平复一下按捺不住的激动心情...3月19日华纳正式宣布《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全新4k修复3D版将在国内重映。


虽然目前受新冠疫情影响,国家电影局通知所有影院暂不复业,已复业的立即暂停营业,影片上映时间还尚未确定,但仔细想一下,能在2020年看到小时候最喜欢的电影,重温发生在霍格沃茨里的故事,加上全新的体验,期待值简直爆棚!
除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之外,由王家卫导演、梁朝伟张曼玉主演的经典影片《花样年华》4K修复版(庆祝该片20周年)以及哥哥张国荣主演的《白发魔女传》《夜半歌声》《霸王别姬》(纪念张国荣逝世17周年)的4K修复版等影片也会陆续和影迷们见面。
这段时间4k修复这个词还挺火的,去年11月15日4K修复版的《海上钢琴师》(1998年10月28日意大利首映)在内地上映,让观众们感受了一把旧时情怀;10月18日上映了4K修复版的《开国大典》(1989年9月21日首映)以更加震撼的视觉效果让人们了解和铭记历史。有些不明真相的圈外小伙伴好奇了,说了半天到底什么是4K修复(4K Repair/4K Restorations) 什么是4K电影? 在说4K修复之前,小编先班门弄斧地叨叨几句什么是4K电影。


图片来自网络
简单来讲,K指的是电影图像分辨率,K前面的数越大,看到的图像就越清晰,效果就越好。原始胶片的分辨率大概是6K,数虽然大,但经过后期处理所带来的损失也不小。 目前我们看到的大多数数字电影都是2K分辨率2048x1080的,有一些4K电影的分辨率是4096x2160的,属于分辨率最高的了。4K有两种高清分辨率,3840x2160或是4096x2160,它是1080p(1920x1080)像素分辨率的四倍,或线分辨率(line resolution,2160p)的两倍。其他还有一些在大屏幕电视或创建细节性超强图像时会用到的常用分辨率是720p和1080i。
PS:小编稍微浅显地解释一下, 1080i和1080p的区别在于扫描方式不同,P代表按照顺序一个一个的逐行扫描,i代表隔行扫描。相比较而言,1080P的画面更加平滑,从视觉效果上来说是优于1080i的。 真正的4K数字电影指的是用4K数字摄像机拍出来、4K数字中间片流程制作、4K数字版发行,并通过4K数字放映机放映的4K数字版本,当然还有一种是在35mm胶片上拍摄、再转换为4K数字格式的4K电影。

图片来自网络
之所以选择4K是因为图像在越来越大的电视屏幕和视频投影仪上播放的时候,4K要比1080p的图像细节度更高,放大后看到的像素格更少。1080p的图像可以达到65英寸左右,在大屏尺寸上看上去还算好,但是随着屏幕尺寸的不断增大,4K能提供更好的图像效果。 数字修复 大部分电影都是在35mm胶片上拍摄的,当然在20世纪的时候65mm和70mm的胶片也很受欢迎,只不过是用于大预算制作的影片。从历史的角度来说,胶片记录的原始图像确实比DVD和Blu-ray上的分辨率更好,当很多经典影片首次传输到DVD或者以HD格式修复时,质量大大降低,每一帧包含的信息都减少了。所以这样看来,早期数字修复存在一定固有缺陷。


《大白鲨》1975数字修复对比(图片来自网络)

从字面上浅显的了解来说,数字修复过程非常巧妙的地方在于,是以手动逐帧进行的方式清理和“修复”经典电影中带有破损、污垢、划痕,甚至呈颗粒状的那部分底片,在高分辨率湿门扫描仪(也称液门扫描仪)上进行高分辨率扫描测试以便有助于清理,还会涉及从纹理到声音设计,再到对比度和色彩校正等多方面的工作。整个过程所持续的时间取决于影片的原始状态。

 

什么是4K修复?

 

随着时间慢慢流逝,很多经典老电影由于各种原因不能保持最佳观看画质,而且也无法满足现在的播放技术标准。传统的2K修复可以把老电影留住,4K修复则为我们保证了更好的观看体验。

 

常见的2K修复方式有纠正色偏和消除屏幕上的杂色噪点,这种方式主要着眼于“修复”,查找电影(涉及色彩、光影分层等)的原始外观。


2K vs 4K(图片来自网络)
而4K修复的目的,不是将老电影转变为全新电影,其最终目的就是“修复破旧”,通过数字技术将旧胶片上破损的图像尽可能的还原为原始图像,找回“当年的风采”。 从观看效果来看,4K修复技术不仅仅是提高分辨率、提高画面细腻度,更会在修复过程中尽可能地还原电影的原始色彩,将色彩饱和度调整到适合屏幕观看的最佳水平,完美保存数字电影所没有的质感,还可以展示更为详细的胶片细节和微妙的光影色彩变化,画面更清晰,色彩更丰富更明亮。正是由于这个原因,4K修复已经成为还原这些老电影的趋势。 从工作量来看,1部4K修复电影的图像数据量大概在6T左右,在修复过程中很多转换需要实时处理,因此进行修复工作要有先进的图像处理器来完成,修复工作量相当于2K修复量的4倍。 4K修复《海上钢琴师》


就拿《海上钢琴师》这部影片来说,据了解它采用的是从低分辨率图形得到高分辨图像的超分辨率重建技术,核心是用时间宽带(也就是获取同一场景的多帧图像序列)换取空间分辨率,从而实现时间分辨率向空间分辨率的转换。简单来说就是从下图左边变成右边,像素点更多,图像细节更饱满,也就是在原信号中补充更多高频成分。



图片来自网络 图像超分辨率复原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基于重建方法,另一类基于深度学习方法。近年来随着AI技术不断发展,又出现了新的修复方向,是基于深度学习的超分辨率技术,是以单张分辨率为基础的重建方法。 修复一部影片需要花费多少钱? 修复电影的成本取决于影片距离现在的时间、影片的质量、修复工作时间和修复的准确性,一般来说恢复标准长度的4K电影需要花费数百万人民币。 4K修复对于硬件有什么样的需求?

以“复”字来说,修复中最大的挑战是影片的色彩复原。尊重原创,追逐胶片的味道,让修复后每一个镜头的颜色都代表创作者当时所想表达的含义。为了修复损失、提升画面和色彩明亮度,将色彩调至观看的最佳水平,展示更为详细的胶片细节和微妙的色彩变化,所以对硬件的要求也会比普通的影视后期更为严苛,毕竟是作为最终修复画面呈现的设备,所以务必要做到色彩足够准确,可以覆盖到影视级别的P3色域,才能保证后期的观看效果。


电影修复过程中很多环节需要进行实时(Real time)处理,因此需要很先进的图像处理器才能满足修复需求。


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发展为老片修复带来了新的机会。在AI开始“工作”之前,它必须经过大量的学习来搭建模型和推演算法,学习材料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对照人工修复前后的影片;另一方面,在清晰的片子上加糊、加噪,人为模拟老片。通过这些基本素材,超分辨率、去噪锐化、修复污迹、色彩增强成为了人工智能技术助力老片修复的“基本技能”。
别看这些基本技能,它能较好解决老片修复过程中人力的重复劳动。数据显示,一部两个小时的影片,利用AI处理只需要12小时即可完成修复增强并上线,可以替代10人的人工修复团队近20天的工作量。
值得一提的是,人工智能技术还有不断“自我迭代”的能力。有专家表示,修复有几重境界:修复脏点、普通划痕是最初级的物理修复;更高层次的修复在于调色——电影在拍摄的时候需要光影之间的和谐来表达出导演的创作意图,因此对调色修复非常主观,需要对影片的艺术性有一定的理解和把握,因此极为倚重人工经验。而机器本身不具备直接的艺术鉴赏能力,或者说在整个老片修复的过程中,因此AI还是需要被“调教”的。好啦,今天内容就到这里吧。





*文章授权转自微信公众号「CG世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