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欣赏

写生研究专辑 | 钟耕略 来自深夜小编 CG文章_CG资源

油画欣赏

*文章授权转自微信公众号「当代油画」


本专辑按照以美术史为脉络的梳理方法,通过系统地扫描整理当下优秀作者的作品与相关文献,将“写生”置于当代艺术的大平台进行探讨研究,强调“写生”与社会、人文、时代的关系,以当下的视角来考察“写生”的价值和意义。




钟耕略在旅居纽约的40年间,艺术创作路程经过10个不同阶段的探索。他的油画和素描艺术所呈现的是一种现代的视角和演绎的方式;但是传统学院训练的扎实根基以及中国画的审美修养又同时显现在他的作品中。他近十年来所钟情描绘的岭南田园景色、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花草蔬果,一方面体现了他重新回到青少年时熟悉的生活环境的亲切感受,一方面展现了他对具有岭南特色的绿色空间的浓厚兴趣。他对绿色空间的描绘,旨在追溯一个未曾被人为污染的自然空间,那是一个葱翠透明、充满生机的自然环境。所以,他的具象绘画并非强调客观的重现,而是有意识地探索超越传统的绘画观察模式和演绎技法,在描绘的过程中更多融入个人的主观意识;从习惯上对景物直观的自然描写,转化为一种以个人心象构成的理想风景,那是介于现实和超现实之间,既真实又虚拟的景象。他认为,如今处在一个碎片式信息泛滥的时代,怎样利用这些信息重组我们心目中的意象,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挑战。




《蕉蕾之七》

40cm×30cm

2019



《香蕉之二》

40cm×30cm

2019


描绘常绿的岭南景色,在色彩领域里是一极大的挑战,丰富的绿色层次之难以掌控是一个公认的难题。尤其是地处亚热带的岭南地域,炙热的阳光混和着一片迷蒙的水气,让自然环境中的绿色增添了一种不稳定性;也正是这种不稳定性而让绿色的环境产生了捉摸不定的色彩变幻和空间。那葱葱郁郁,浓烈而透明的色彩,有别于岭南之外的各地绿色环境,所以我称其为“岭南绿”。多年来对“岭南绿”持续的演绎,不但留驻了我迷恋故园风物的心迹,而且是一种挑战。好的艺术作品必产生于感情的冲动和高难度的挑战。只有情至真,情至切,所产生的作品才有穿透力,可直击观众的心房。每一件作品,都有其等待攻克的至高难点,此难点即为作品的核心精神所在。——钟耕略


《凤眼果之二》

30cm×40cm

2019



《木瓜之四》

80cm×60cm

2018



《苹果》

30cm×40cm

2018


《飞流之三》

30cm×40cm

2018



《飞流之二》

30cm×40cm

2018


《日落》

30cm×40cm

2017


《蕉蕾之五》

80cm×60cm

2017


《芭蕉古巷》

70cm×100cm

2016


《垂地的芒果》

40cm×30cm

2016


《芭蕉碉楼》

70cm×100cm

2015


《绿色空间之四》

45cm×60cm

2014


《沙梨涧》

45cm×60cm

2014


《绿色空间之一》

45cm×60cm

2014


《绿林中的别墅》

30cm×40cm

2014


《落了叶的栗子树》

30cm×40cm

2014


《香蕉园》

70cm×100cm

2008




钟耕略

旅美艺术家,艺评家。196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附中,1972年移居香港;1977年定居美国纽约。他赴美前曾专攻中国书画15年,居美后从事油画及素描艺术创作40年,具有中西方文化艺术的宏观视野。他在美国和中国(包括香港和台湾)先后举办个展30余次,曾获俄亥俄州巴特勒美国艺术学院“第48届国家年中展评审特别提名奖”、康涅狄格州俐卡美术馆美国东方文化基金会“艺术评论荣誉奖”。作品为中、美各大美术馆、商业机构和私人收藏。现为北京中国油画院特邀艺术家、广东人文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曾受聘为广东画院海外画家、武汉江汉大学艺术系客座教授;1991—1999年任教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19902000年受聘为广州《画廊》杂志海外特约撰稿人;19962012年为北京《美术研究》季刊撰写“艺海随思录”系列艺术评论文章; 20122014年为广州《品尚艺术》杂志“寰宇拾艺”专栏撰稿人。2008年在广州设立工作室以来,大部分时间在国内创作和参与艺术活动。



*文章授权转自微信公众号「当代油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