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欣赏

踽踽而行 | 黄运长动物雕塑 来自深夜小编 CG文章_CG资源

雕塑欣赏

*文章授权转自微信公众号「众象雕塑」

MacDonald是一位著名雕塑家,一向积极推动新具象运动在视觉艺术界的发展。他的作品围绕着人生,捕捉了时间急速的步伐,也留住舞者与杂技演员姿势中的优雅、力量、喜悦和纪律。他的作品表面上虽然富有现代感,但亦蕴含着永恒的特质。MacDonald创作的每一件作品灵感来自人类复杂的情绪。他照着模特儿的动态去刻出他的作品,与他们一起呼吸、舞动,更感受到人性的美感和浪漫。


《踏歌行》  青铜  2018年  45×15×45cm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踏歌前行,驰骋清秋,踌躇满志。


作品形体采用圆润概括的手法使马形体完整一体,借用国画中的流线型线条感,达到一种独具中国诗的韵味与张力。



黄运长,1993年出生于江西省赣州;2017年本科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2019年至今研究生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




《踽行 》青铜 2018年 65×16×50cm


作品原型来源于中国南方面临濒临物种--麂,做成茕茕孑立,踽踽独行之状,背上倚坐一人,是对动物处境的写照,也是自我心镜的呈现。


孤独是一种幸福,是一种习惯,是一种充实而圆满的精神状态。




《云间》  青铜  2019年  70×15×50cm


作品《云间》用云与马两种元素,马回头眺望悠然驻立,想表达空旷高远的感觉,一种顶天立地直通云霄的高原感,所以以意象化的手法让云置于马之上以拉近这种距离感,空旷而又宁静带领观者想像天空、草原、白云与驻足马儿。






《初心》 青铜 2018年 57×13×37


作品《初心》,意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马的造型低头前行,整体语言是偏瘦扁的形态,重点表达结构骨感,同时注意身体贯通的流线型的韵味,表达迎难而上冲破困境的感觉,作品有黑白两个颜色版本,传达不一样的视觉感受。


《林间》  青铜  2019年  88×15×40cm


作品名《林间》,所创作的为白猿,是作品《沐猴》的延续,以站在手臂上的鸟与猿本身两种意象表现一种身在林间的欢乐情境,同时猿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一直是文人比较推崇的赋有人性的动物,是一种隐士智者遗世独立的象征,生活

在深山丛林之中,守得一方天地。这也是我一直在创作猿的原因。




《沐猴》  青铜  2018年  75×12×25


《沐猴》取自猕猴的谐音,有吉祥的寓意,作品主要在于雕塑形式语言的探索,形体概括简约,追求整体的流线型,从中国画中借鉴形体语言和颜色,用夸张拉长手臂的比例造成一种横向的形式美感,意在表现具有中国传统韵味的雕塑作品。



长右   青铜   2019年  86x16x29




《青云》  青铜  2018年  60×25×120cm


作品《青云》是《卧游》系列的一个想法延续,更多的是意向化的表达,其原型为鲲鹏中的鹏,形象结合中国传统的鹤身鹿角造型,作空中扶摇直上状,中间有一人随着鹏升降,是自我的化身,二者合为一体成为一个场域,形体语言有意拉长伸展,加强上升的意思,为表达不坠青云之志。



《卧游之北冥》 青铜 2017年 110×35×50

 作品《北冥》灵感来源于《庄子》逍遥游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想表达“万物与我合而为一”的超脱的精神状态,卧游天地间的舒展,其中的卧躺的人也是我自己的化身或者是一种意象。




《卧游之占山城》 青铜 2017年 40×40×85cm
作品《占山城》从字面理解为侵占山林的城市,上半部分为传统造型的山,中间有云气,下半部分为倒着生长的现代城市,想表达现代与传统之间的一种畸形关系,雕塑上有人或低头沉思,或向上攀爬,试图远离,有一种避世反思的意思。


卧游之云中歌  青铜  2017年  80×25×40cm
作品《云中歌》,   对于一种超脱的自由状态的方式,最让我倾心喜欢的是如云般的潇洒自在,云可随意飘荡,也可俯瞰山川平原,也可以环绕山间,纵情游荡,我想古人最理想的卧游方式也应该是这种状态。因为卧游观念最早来源于国画,从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形式与角度看,普遍是一种半俯视的观看方式,半空的视角,在全景山水与手卷中更为明显,尤其是在手卷中,移步换景,本身观看欣赏的过程就是一个卧游的经过。






图片授权于艺术家:黄运长




*文章授权转自微信公众号「众象雕塑」

加载中